2009年8月1日星期六

明天更新,但此刻想寫點東西…

有一次上德育課時要同學用一樣事物形容自己,我好像是如此說:「水,隨外物改變,隨容器改變,它可以是三角形、正方形,可以是氣體、固體、液體,可以是尿水、屎水、廁所水……」似乎此時此刻的我仍然是個正常人。

人們常說人是長大後會改變的,不同的價值因為不同的接觸而變化,理論上越見社會殘酷,越被考試制度折騰,人越會向現實低頭,思想越會傾向實際,那天你是小孩的時候看見誰人在乞討,你仍會同情心發作,想嚷著要媽媽給錢,今天人大了,自己錢也不夠用,滿街的乞丐跟滿城的窮人一樣,要來幫你為什麼不先來幫我呢?

從前的我喜歡以錢為中心,也許是家境不好,自己常常想著,所謂幸福快樂健康那裡可以不涉及錢?去玩要錢、吃飯要錢、看病要錢、養家要錢…無不是錢財引申出來的,仿佛人生活就是如此,一切以錢為目標、以錢為中心,讀書是為了它、工作是為了它,因為我有著很完美的理由、很完美的辯護,完美得令人無可反駁。所謂錢不是萬能只是窮人的酸葡萄心理──我沒有錢,只好貶低它的意義,什至將它貶為銅臭。

按道理我應該一直正常下去才是──「正常」沒有貶義,只是一切理應如此,但吊詭的是,人越大,我的想法倒是逆轉了過來,由一個很現實的小孩蛻變成一個很理想的成年人,不是成長,是退化。錢從天堂的地位跌落凡間,它有用,但被我不知好歹的視為only for survival,在生存以上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發展,不過已經脫離了利益的層次,像上床可以是為了繁殖,但若果將繁殖放在唯一目的上,你的partner的一定會很不高興,更重要的是──這他媽的太浪費了。

改變從何來?理由很多,但無一個是我徹底滿意的,別人常常覺得「別人不理解自己」,諷刺得很,因為我就覺得連自己也不理解自己。

最近重溫了古龍的歡樂英雄,有一段很深刻:

林太平歪著頭,想了半天,忽然一拍巴掌,道:『有道理,很有道理。一個人若是活得快快樂樂,問心無愧,吃不吃飯都沒關系,洗不洗臉也沒關系。』

他仰面大笑了一聲,跑到院子裡,在地下打了個滾,大笑道:『我想通了,我想通了……我以前為什麼一直想不通呢?』

雖說是個怪人,但仍然是個凡夫俗子,我仍未想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