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音樂的襯托像缺少了某些東西似的,所以我在右邊放上了音樂播放器,這是香港的local band—audiotraffic的way too long,rock得很英倫味。
啊,雖然加上了自由留言,但還是發現blogspot的留言系統太爛了,真是麻煩得要命,還是考慮轉網址?
─────────────────────────────────────────────────────
第二晚上,耀叔問我的每一個問題我都有回答。
「你錢都花光怎麼辦?」他問。
「找7-11吃過期麵包呀。」我想…這樣的感覺更像一個流浪漢。
「你搭不到便車呢?」
「那我只有等啊,等一百台沒有就等一千台,一千台沒有就一萬台,有一個人會停下來我就心滿意足了。」我堅決地回答。
「………………」他無言而對,也拿我沒辦法了。
他一直認為我沒可能這樣子搭便車,更無可能拿一點小錢要三十天環島,但幫助過我的他,不就是我所指的一千個、一萬個人之中的一個嗎?
耀叔他身邊一切都老了,他的狗有十幾歲,他的車子也有十幾歲,但年齡不代表一切,更重要是他的心態也老了。人活久了對一切已經習以為常,一般人會排斥一些自己少有聽聞的想法,然而憑人的經驗只能說是概括了大部份情況,又如何能肯定沒有另外的出現呢?
早上我獨個醒來,才六點多,發現耀叔仍在酣睡之中。接著我作出一個現在有點內疚的決定──不辭而別。
我只留下了一張便條感謝他的招待,以及從文字上告訴他一些難以用嘴巴說出來的想法。我說,一個男人應該做一些有男子氣慨的事,一段轟烈的愛情、旅遊、工作什麼也好,就是不要捧著你那個越來越大的肚子荒廢下去,下場會如何、成不成功是另一問題,但你至少要做過一件讓你感到這一輩子沒有白過的事情,然後到人生盡頭時,就會慶幸自己曾經衝動過。至於為什麼難以說出來?那是因為我的國語太爛了。
雖然事後我又想到作為一個黃毛小子去教訓一個老頭好像有點於禮不合,更何況所說的不是普世價值而是你自己那一套呢,可是想了又想,這才是我的風格所在呀,哈哈哈哈。
背著大包包,走到往淡水的大度路上,豎起大拇指,攔上了我第一部便車。
我第一個搭上的是一個友善的大姨,可是上車才發現她不到淡水,啊,我弄糊塗了,結果在十分鐘後便從某個大橋下車。

我就是說我全身最寶貴的都莫過於我的狗屎運,我這樣子莫名奇妙地豎起手指,竟然不到五分鐘便有好幾台車過來問我到哪裡,這裡可是全台最現代化的台北呀,往後才發現最好攔車的次序竟然是:北部->東部->南部->中部。
後來又搭上了一台電單車到淡水,載我的大哥說他在美國也試過攔便車才看懂我的手勢。然後他又說:「來來來,等一會幫你計畫一下。」
我感到詭異地想:「計畫些什麼?我才沒有計畫啊。」
原來他說找了他那個姓環名島王的同事,告訴我什麼路好走、什麼路多車子而已,看看我那本大地圖,路我倒是清楚的,不過你們的心意我感謝啦。
事後他們跟我交換了聯絡方法,要我把我的旅程打出來寄給他們看,但後來我發現--啊…我把什麼聯絡方法都弄不見了,原諒我的大意。
我走著走著,是往北走?還是到淡水看看景點?不清楚,反正就是想用腿走走看。
從前我亦試過迷茫於尋找旅行的目的--辛辛苦苦計畫一個行程出來有什麼意義?背包旅行仍會被計劃所綑綁,談不上真正的自由。人活在繁忙的都市中,往往會對機械化的生活產生虛無感--為何而活?這個時候人們會尋找不同的途徑以逃避,或者暫時性消除虛無感,而旅行便是最常見的一種。
我發現,其實很多事情都可以幹得轟烈一點,像是死也有很多種死法,有人在疾病中乖乖地等死,有人上吊自殺,有人從高樓上跳下了結生命--雖然我不建議,血肉濺到別人太麻煩了--但我最嚮往的仍然是在槍林彈雨中,為情人擋下幾槍子彈,然後伏在情人懷裡耍帥地含笑死去。或者我亦是從生活中逃避,但既然逃避不可避免,那為什麼不逃避得轟轟烈烈一點?這讓我想到了一個寓意深遠的道理--當強姦無法反抗時,就學會享受吧。
停下來看看地圖,一個伯伯突然走過來說:「你要到哪裡看?我可以帶你啊。」
「!?」我沒有做夢吧?竟然會跟我搭訕說要幫我忙。
哪時候我開始懷疑是不是我的額頭上刻上了「好人」兩字,我在納悶為什麼人家都願意信任一個陌生人?在香港這絕無可能。
他說:「要是沒有人帶你去看的話,那就太浪費這裡的景點啦。」
一路上,這位伯伯跟我介紹這是什麼地方,有什麼中學什麼小學,有什麼電影把淡水那條河當長江拍攝過,又有什麼廣告在這裡漂亮的地方取景之類。
他硬要我拍照留念,跟耀叔一樣,他說:「去到不同景點就一定要拍照留念啊。」,然後我叫他拍他又不肯,你跟耀叔一樣古怪哩。

一路上聊聊天,我最深刻的是他激昂地說:「為什麼要搞政治呢?國民黨從六十年前帶了好多人逃到台灣,這些人都無法回家啊,五十年啊,足足五十年不能回家的感覺你清楚嗎?要是你留在台灣五十年不能回去香港,你願意嗎?」
沒有切膚之痛,其實我不明白。
先打這一點點,今晚有時間再打吧。
阿蕭你好,我是你在台東短暫遇過的女生。
回覆刪除前些日子正好與朋友討論到,為什麼這年頭大家盛行用「流浪」這兩個字代替出遊、旅行、甚至跟團shopping行程,好像凡是出國凡是到過未曾踏經的土地,再冠上這兩個字就更加浪漫一些。
碰到你,還有你寫下來的這些想法,正好讓我與朋友分享了不同的角度,看看這裡有個誠實的流浪漢,把他一路上與人事物的碰撞寫下來了。
我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看過台北、看過台灣,謝謝你決定分享,期待你寫下去。
要是我們所稱的流浪是真正的流浪的話,那就太對不起那些走投無路的流浪漢了,哈哈
回覆刪除我不是誠實的流浪漢,我只是一個愛胡亂說話的小朋友而已